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法学院鲁广锦教授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3期发表的论文《论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17期转载。
鲁广锦教授在论文中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人权文明处于人类文明的顶端,是各种人类文明的结晶。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人权发展道路在文明形态上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人民人权。中国式人权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形态特征和历史方位。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以社会主义为本色,以中华文明为底色,以创新发展为新色,借鉴人类人权文明优秀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人权文明形态,构建起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人权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人类人权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位置。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开创了一种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为丰富人类人权文明多样性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论文从历史上不同的人权类型、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中国式人权文明的历史方位几个角度出发,开拓了从文明形态视角研究中国式人权的新视角,对于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人权道路发展规律性认识,加深对中国人权与世界人权整体性关系的理解,切实增强对中国人权发展的历史感、时代感、未来感的把握,更加坚定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自觉性,进而提升中国式人权的精神内涵和道义力量,做出了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贡献。
《新华文摘》转载该篇论文,是对于鲁广锦教授长期致力于人权理论研究,推动人权文化、人权话语、人权文明相关领域理论建设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与吉林大学人权学科建设的充分肯定。人权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国人权理论,探索中国人权道路,为中国式人权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