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中方边会“当代人权:对普世性和全球性的反思”于2022年2月27日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边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教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清望教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冬梅副教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黎娟,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健出席线下会议。来自中国、德国、土耳其、阿根廷、意大利、南非、爱尔兰、葡萄牙、加拿大等国家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教授致开幕词,他呼吁国际社会对人权普世性和全球性的观点开展反思,妥善处理人权普遍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构建一种以平等自由、自愿对话为基础的协商交往模式。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皮特·赫尔曼认为,人权以普遍性、不可分割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加强的概念为指导,所有人权都必须在同样的基础和同样的侧重点上以公平和平等的方式对待。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应用社会研究学院讲师费利姆·赫德梅尔认为,在这个缺乏基本资源以及经济权利的世界里,有数百万人基本权利难以保障。人权的实现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内在联系,所有这些都是人发挥能动性的结果。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玛丽亚·弗朗西斯卡·斯塔亚诺认为,在拉丁美洲,由于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和强烈的宗教压迫,土地的权利、土著人民的权利以及妇女权利均受到了严重压制,但今天这些情况正在改变。穆罕默德·奥克亚尤兹认为在历史动荡时期,传统的解决方案已经过时,需要对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政治有新的理解,公民参与是这种新理解的核心。
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政治学教授穆罕默德·奥克亚尤兹认为在历史动荡时期,传统的解决方案已经过时,需要对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政治有新的理解,公民参与是这种新理解的核心。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法学院国际和比较劳工和社会保障法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西奥菲勒斯·科尔曼认为许多非洲国家已经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在网络平台和线下活动中都得到保护。然而,这些措施并非没有挑战,必须作为紧急事项加以处理。
专题研讨中,各国学者就以下观点达成基本共识:
第一,各国学者需要就各国人权保障实践和人权文化差异开展理性、平等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交流,既有助于尊重彼此的人权观念,更有助于理解并且学习多元的人权文化。
第二,民主没有统一的模板。民主必须以人为本,注重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统一。
第三,对人权的理解不应该是狭隘的,人权具有特殊性。
第四,“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实践人权的道路上,各国需要开展广泛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皮特·赫尔曼作总结发言,并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谢意。